狄牙


拼音dí yá
注音ㄉ一ˊ 一ㄚˊ

狄牙

词语解释

狄牙[ dí yá ]

⒈  即易牙。

引证解释

⒈  即 易牙。春秋 时人。长于烹调,善逢迎,传说曾烹其子为羹献 齐桓公 以取宠。 管仲 死后,与 竖刁、开方 专权乱 齐。参见“易牙”。

《大戴礼记·保傅》:“齐桓公 ……失 管仲,任 竪刁、狄牙,身死不葬而为天下笑。”
后以“狄牙”指善烹调者。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断决知辜,不必 皋陶。调和葵韭,不俟 狄牙。”
晋 潘尼 《火赋》:“狄牙 典膳,百品既陈。”

国语辞典

狄牙[ dí yá ]

⒈  春秋时齐国人,擅于调味,精究饮食之道。参见「易牙」条。

分字解释


※ "狄牙"的意思解释、狄牙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狄牙”的意思:

“狄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字组合,根据现有的汉字组合来看,它可能是指人名或者地名。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是由“狄”和“牙”两个单独的字组合而成,其中“狄”通常指代古代的一个民族或者地域,“牙”则可以指牙齿,也可以指尖锐、锐利之意。如果作为一个名字使用,它可能暗示着与民族或地域有关的人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收录“狄牙”这个词语,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解释。

出处:

由于“狄牙”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的出处也不明确,可能是某个特定的文献、故事或者文化作品中出现的人名。

同义词:

没有直接的同义词,因为“狄牙”作为一个不常见的组合,其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反义词:

同样,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狄人:古代指居住在西北方的狄族人。

牙医:专门从事牙齿治疗的医生。

狄仁杰:唐朝名臣,字怀远,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狄牙”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语,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狄牙作为一位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以其卓越的武艺和坚定的意志,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