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例


拼音yì lì
注音一ˋ ㄌ一ˋ

繁体義例

义例

词语解释

义例[ yì lì ]

⒈  阐明义理的事例。

⒉  着书的主旨和体例。

引证解释

⒈  阐明义理的事例。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
《魏书·张吾贵传》:“三旬之中, 吾贵 兼读 杜 服,隐括两家,异同悉举。诸生后集,便为讲之,义例无穷,皆多新异。”

⒉  著书的主旨和体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太原 王劭 又録 开皇、仁寿 时事编而次之,以类相从,各为其目,勒成《隋书》八十卷。寻其义例,皆準《尚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唐 五代 史书皆公( 欧阳修 )手所修,然义例絶有不同者。”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余编《桐城文録》,义例多与 存庄 手订。”

国语辞典

义例[ yì lì ]

⒈  著书的主旨和体例。

《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张吾贵传》:「义例无穷,皆多新异。」

分字解释


※ "义例"的意思解释、义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义例”的意思:

“义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根据一定的原则或道德观念所制定的规则或例子。它既可以是某种行为准则,也可以是某种学术论述或文学创作的典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义例”条目的解释为:“义,宜也。例,比也。义例,谓宜于行比之规式也。”

出处:

“义例”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它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可能源自《周易》中的“义”和“例”两个概念。

同义词:

规范

准则

原则

章程

反义词:

无序

随意

无规无矩

相关词语:

礼仪

仪轨

礼制

规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义例”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些历史故事。例如,古代儒家学者在论述礼制时,常以“义例”为依据,如《周礼》中的“礼义”即为一种义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义例,尊重他人的感受,维护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