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俎


拼音yí zǔ
注音一ˊ ㄗㄨˇ

彝俎

词语解释

彝俎[ yí zǔ ]

⒈  泛指礼器。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礼器。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白帝》:“载列笙磬,式陈彝俎,灵罔常怀,惟德是与。”

分字解释


※ "彝俎"的意思解释、彝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彝俎”的意思:

“彝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的酒器,也泛指祭祀用的器具。其中,“彝”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器,用于祭祀;“俎”则是指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案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彝”字的解释为:“礼器也,用于盛酒食,祭神。”对“俎”字的解释为:“祭器也,用以载牲体。”

出处:

“彝俎”这个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篇,是古代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的一部分。

同义词:

祭器、祭具、礼器

反义词:

无直接反义词,但可相对于非祭祀用器的其他器物。

相关词语:

彝尊、彝盘、彝鼎、俎豆、祭坛、祭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彝俎”这个词可能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严肃。比如,古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时,会用彝俎来盛放祭品,以此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感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朝廷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届时,文武百官齐聚宫殿,将彝俎摆放在祭坛前,共同祭拜祖先,祈求国家昌盛,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