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突


拼音fú tū
注音ㄈㄨˊ ㄊㄨ

伏突

词语解释

伏突[ fú tū ]

⒈  短刀。

引证解释

⒈  短刀。

《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兵器有弓矢鸣鏑甲矟刀劒,其佩饰则兼有伏突。”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每临阵,尝贮伏突於靴中,义不受辱。”

分字解释


※ "伏突"的意思解释、伏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伏突”的意思:

“伏突”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动作迅速、突然,有猛烈之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伏突”并未作为独立条目收录,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与“突然”、“猛烈”相关。

出处:

“伏突”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是根据字面意思由“伏”和“突”两个字组合而成。

同义词:

“猛然”、“突然”、“猝然”、“迅猛”等。

反义词:

“缓慢”、“徐缓”、“缓慢”等。

相关词语:

“迅猛”、“急速”、“猛烈”、“突兀”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伏突”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伏突地冲向门口。

例句解释:

这个句子描述了一个人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迅速地冲向门口的场景,用“伏突”来形容动作的迅速和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