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àng

状迹


拼音zhuàng jì
注音ㄓㄨㄤˋ ㄐ一ˋ

繁体狀跡

状迹

词语解释

状迹[ zhuàng jì ]

⒈  行迹;事迹。

引证解释

⒈  行迹;事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细寻状跡,足识法家;细寻判验,足识文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虽其间伸以状跡,粗陈一二,幺么恒事,曾何足观?”

分字解释


※ "状迹"的意思解释、状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状迹”的意思:

“状迹”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人的行为表现和事迹,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事情。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状”字有“形貌”、“情形”之意;“迹”字有“痕迹”、“事迹”之意。合起来,“状迹”即指人的行为和事迹。

出处:

“状迹”一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状”和“迹”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两者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同义词:

行为

事迹

言行

作为

反义词:

无为

无行

相关词语:

行迹

言行

行为举止

事迹记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状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人物或成语,如“孔融让梨”中的孔融,他因让梨的状迹而被人称颂。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一生,充满了助人为乐的状迹,深受邻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