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

词语解释
习坎[ xí kǎn ]
⒈ 《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⒉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引《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高亨 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
《晋书·殷仲堪传》:“是以 李势 初平,割此三郡配隶 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美中流之衝要,因习坎以守固。”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盖设嶮象存於习坎,而趋时患在於用常。”
⒉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引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遂来 长安 里,时卦转习坎。”
分字解释
※ "习坎"的意思解释、习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习坎”的意思:
“习坎”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易经》,原指坎卦的象征意义,坎卦由两个水卦组成,代表水流动、险阻等含义。在《易经》中,“习坎”常用来比喻困难和险阻,也指人在经历困难时逐渐学会应对和克服。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习坎”可能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与坎卦相关的解释,即坎卦所象征的险难、困难等。
出处:
“习坎”出自《易经》的坎卦,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
同义词:
困难、险阻、坎坷、波折
反义词:
顺利、平坦、无阻
相关词语:
坎卦、坎离、坎陷、坎途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习坎”出自《易经》,它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具体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解读《易经》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坎卦的解读和故事流传于网络,例如人们如何通过学习坎卦的道理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面对人生的“习坎”时,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