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士息


拼音shì xī
注音ㄕˋ ㄒ一

士息

词语解释

士息[ shì xī ]

⒈  魏晋时指士兵之子。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 时指士兵之子。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被鸿臚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是后大发士息,乃取诸国士。 植 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復被取,乃上书。”

分字解释


※ "士息"的意思解释、士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士息”的意思:

“士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儿子的意思。在古代,士是贵族阶层,因此“士息”特指贵族的子孙。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士息”条目的解释如下:

士息:子也。子,男之始也。士,男之贵也。故士之子,谓之子。

出处:

“士息”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同义词:

子嗣

子孙

后代

反义词:

灭绝

断绝

相关词语:

士族

贵族

世袭

祖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士息”一词较为古老,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一些古装剧或历史小说中,可能会出现贵族子孙的故事,其中“士息”一词可能会被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老将军的士息,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