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


拼音hù zǐ
注音ㄏㄨˋ ㄗˇ

瓠子

词语解释

瓠子[ hù zǐ ]

⒈  瓠瓜的种子。即瓠瓜。见“瓠子歌”。古堤名。旧址在河南·濮阳境。

引证解释

⒈  即瓠瓜。参见“瓠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
老舍 《骆驼祥子》一:“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⒉  古堤名。旧址在 河南 濮阳 境。

《史记·孝武本纪》:“还至 瓠子,自临塞决 河,留二日,沉祠而去。”
裴駰 集解:“服虔 曰:‘ 瓠子,隄名。’ 苏林 曰:‘在 甄城 以南, 濮阳 以北。’”

⒊  见“瓠子歌”。

⒋  瓠瓜的种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候水尽即下瓠子十颗。”
明 高濂 《玉簪记·求配》:“瓠子初开摆得齐,欲笑含羞象齿。”

国语辞典

瓠子[ hù zi ]

⒈  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茎蔓生,开白花。果实也称为「瓠子」,呈细长圆筒状,果皮呈淡绿色,果肉白色,可食。

分字解释


※ "瓠子"的意思解释、瓠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瓠子”的意思:

“瓠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葫芦,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二是方言,指小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瓠子”的解释如下:

【唐】《广韵》胡故切《集韵》《韵会》户故切,音户。葫芦也。《诗·周南》维瓠与瓞。《疏》瓠,大瓠也。瓞,小瓠也。

【又】通作壶。《左传·成十六年》吴子呼伐于邾,邾人闭门,吴子逾城,斗于其外。掘卫侯之墓,出其尸,与尸载而归。《注》瓠,小棺也。

出处:

“瓠子”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周南》。

同义词:

葫芦、胡芦、壶、瓠

反义词:

相关词语:

葫芦瓢、葫芦丝、葫芦娃、瓠子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葫芦娃”是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角色,因其可爱的形象和勇敢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动漫角色。而“瓠子”作为葫芦的别称,也与这个角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网络故事或典故:《葫芦兄弟》讲述了一群葫芦娃的故事,其中最小的葫芦娃名叫“葫芦小弟”,他机智勇敢,多次帮助其他葫芦娃解决问题,成为了观众心中的英雄。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村里的老王种了很多瓠子,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去他家摘新鲜的瓠子吃。

2. 小明小时候,父母给他买了一个玩具葫芦,他把它当作宝贝,一直珍藏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