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g

于陵


拼音yú líng
注音ㄩˊ ㄌ一ㄥˊ

繁体於陵

于陵

词语解释

于陵[ yú líng ]

⒈  地名。借指陈仲子。因居于陵,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借指 陈仲子。因居 於陵,故称。参见“於陵子仲”。

《孟子·滕文公下》:“匡章 曰:‘ 陈仲子 岂不诚廉士哉?居 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汉阴 之高。”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灵輒 困桑下, 於陵 捨李螬。”
唐 李商隐 《初食笋呈座中》诗:“嫰籜香苞初出林, 於陵 论价重於金。”

分字解释


※ "于陵"的意思解释、于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于陵”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清市于陵镇。这个词语多用于古典文献中,用来指代那个地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于陵”并未作为单独的词条收录,但根据其使用情况,可以推断其含义为地名。

出处:

“于陵”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有“公使于陵子纠之齐”的记载。

同义词:

于城:与“于陵”同指一地。

反义词:

无特别明确的反义词,因为“于陵”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名词。

相关词语:

于陵镇:今天的行政区划名称。

于陵子纠:春秋时期的人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于陵子纠”是“于陵”在历史中的一个关联人物,他在《左传》中曾有过记载。关于他的故事或典故,在网络中并不常见,但可以理解为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

造句:

1. 古代诗人常在诗中提及“于陵”,如“于陵故地今何在,唯有寒烟锁夕阳。”

2. 《左传》记载:“公使于陵子纠之齐”,说明“于陵”曾是周公封地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