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税

词语解释
逋税[ bū shuì ]
⒈ 欠交的租税。
引证解释
⒈ 欠交的租税。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
李贤 注:“逋税,谓欠田租也。”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以 吴王 之命,悉蠲 天祐 十三年以前逋税,餘俟丰年乃输之。”
胡三省 注:“谓 天祐 十四年逋租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州祠堂》:“比年 吴中 奏销逋税, 唐荆川、繆西谿 诸公,名列官户,亦不免云。”
亦指拖欠租税。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迄 伯和 去,无以逋税受笞者。”
分字解释
※ "逋税"的意思解释、逋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逋税”的意思:
“逋税”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拖欠或逃避税款的行为。在古代,官府征收的税赋未能按时缴纳或故意不缴纳,称为“逋税”。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逋”字条下有“逃也,避也,通作逋”,其中“逋”有逃避、拖欠的意思。因此,“逋税”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逃避或拖欠税赋。
出处:
“逋税”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逋”和“税”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逃避和税赋。
同义词:
逃税、欠税、漏税、匿税
反义词:
纳税、缴税、完税
相关词语:
税务、税官、税率、免税、减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逋税”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一些富商或地主为了逃避沉重的税赋,可能会采取“逋税”的行为,导致官府追捕,从而产生一些传奇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逋税”这个词语较为古老,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以下是一个较为接近的例句:
“在古代,那些富商为了逃避沉重的税赋,常常采取逋税的行为,最终导致官府追捕,家破人亡。”
相关词语
- 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税
- shuì mù税目
- shuì fǎ税法
- lòu shuì漏税
- dì fāng shuì地方税
- yī shí shuì zū衣食税租
- yí bū遗逋
- shuì yī税衣
- bì shuì避税
- yí chǎn shuì遗产税
- shān shuì山税
- shuì fù税赋
- rén tóu shuì人头税
- léi jìn shuì累进税
- yàn shuì雁税
- shuì lǜ税率
- líng bū零逋
- bū wēng逋翁
- fàng shuì放税
- shuì chǎn税产
- shuì mǔ税亩
- shuì rén税人
- kè shuì课税
- jìn kǒu shuì进口税
- fáng chǎn shuì房产税
- chūn shuì春税
- shuì shōu税收
- shuì zhèng税政
- tú zǎi shuì屠宰税
- shuì liáng税粮
- zhòng shuì重税
- bū zhì逋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