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悬

词语解释
逋悬[ bū xuán ]
⒈ 拖欠。
⒉ 指所欠租税。
引证解释
⒈ 拖欠。
引《后汉书·刘虞传》:“后车骑将军 张温 讨贼 边章 等,发 幽州 乌桓 三千突骑,而牢禀(廪)逋悬,皆畔还本国。”
《魏书·辛雄传》:“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徵。”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四:“我看多田翁,租赋常逋悬。”
⒉ 指所欠租税。
引《魏书·高阳王雍传》:“远使絶域,催督逋悬,察检州镇,皆是散官,以充剧使。”
《旧唐书·李渤传》:“张平叔 判度支,奏徵久远逋悬, 渤 在州上疏曰:‘……臣当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顷有餘,若更勒徇度支使所为,必惧史官书陛下於大旱中徵三十六年前逋悬。臣任刺史,罪无所逃。’”
金 元好问 《宛丘叹》诗:“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
自注:“李 之后十年,予为此县,大为逋悬所困。”
国语辞典
逋悬[ bū xuán ]
⒈ 积欠租金。
引《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畔还本国。」
《三国志·卷六五·吴书·华核传》:「如有逋悬,则籍没财物,故家户贫困,衣食不足。」
分字解释
※ "逋悬"的意思解释、逋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逋悬”的意思:
“逋悬”一词在古汉语中,多指拖延、延宕;未完成的债务、欠款等。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较少使用,主要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述债务未还或拖延不决的情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逋悬”的解释为:“拖延、延宕,亦指债务未还。”
出处:
这个词语出自《汉书·王尊传》:“尊以公事得罪,削秩归,而逋悬不还,遂亡命江淮间。”
同义词:
拖延、延宕、欠款、未偿、悬欠、拖欠等。
反义词:
及时、如期、偿还、还清等。
相关词语:
悬而未决、拖延症、拖延症候群、债务、欠款、还债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逋悬”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某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债务逋悬,无法按时偿还,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关词语
- xuán mìng悬命
- xuán lí悬璃
- jiě mín xuán解民悬
- yí bū遗逋
- xuán tóng悬同
- xuán fá悬乏
- xuán hū悬乎
- cì gǔ xuán tóu刺股悬头
- xuán yá jué bì悬崖絶壁
- xuán dāo mèng悬刀梦
- xuán hé xiè huǒ悬河泻火
- xuán pèi悬斾
- xuán gé悬阁
- xuán kuò悬阔
- xuán sì悬耜
- xuán yáng mài gǒu悬羊卖狗
- xuán niàn悬念
- xuán wù悬悟
- xuán xuán悬悬
- xuán zhì悬置
- xuán kē悬科
- xuán qìng悬罄
- xuán chāo悬超
- líng bū零逋
- bū wēng逋翁
- xuán zuò悬坐
- jiě xuán解悬
- xuán shǒu悬首
- xuán tiāo悬挑
- xuán guà悬挂
- xuán liū悬溜
- xuán mù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