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shù

小数


拼音xiǎo shù
注音ㄒ一ㄠˇ ㄕㄨˋ

繁体小數
词性名词

港台十進制小數

小数

词语解释

小数[ xiǎo shù ]

⒈  85,中间用的符号“·”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右边的数就是小数。

decimal; decimal fraction;

引证解释

⒈  小技艺。

《孟子·告子上》:“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朱熹 集注:“数,技也。”
《淮南子·原道训》:“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於使蟹捕鼠。”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者之制,爵禄必皆孝悌忠信,脩絜博习,闻於乡党而达於朝廷以得之;及其后世不然,曲艺小数皆可以进。”

⒉  术数。泛指阴阳卜筮、鬼神仙道、祈禳厌胜之类。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者流,盖出於 羲和 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於禁忌,泥於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北史·隋纪上》:“﹝ 隋高祖 ﹞雅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言神烛圣杖,堪能疗病。”
宋 苏轼 《寄题清溪寺》诗:“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⒊  小手段。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吕夷简、王曾 同在相府, 曾公 忠守道, 夷简 专用小数,笼引党类。”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土木六科点差》:“死生荣辱,固自有定,私智小数之人,乃欲以区区心力胜之,不亦愚乎!”

⒋  细微末节,指无关宏旨的学问。

《隋书·经籍志一》:“至於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多立小数,一经至数百万言,致令学者难晓。”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苟忘彼大体,好兹小数,难与议夫‘婉而成章’,‘一字以为褒贬’者矣。”

⒌  小数额。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四事状》:“其间界满,无人承买场务,只勒见开沽人认纳过日钱数者,即无由分界,见得小数,所以不该上条除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甚至那捐助的小数,自一元几角至几十元,那彀不上请奬的,拿了钱出来就完了,谁还管他。”

⒍  数学名词。十进位小数的简称。对整数而言,即小于个位之数。

⒎  稍快。此指脉搏。

清 陈确 《脉变记》:“每日亦必早晨小数,午后平缓。”

国语辞典

小数[ xiǎo shù ]

⒈  小技艺、小技术。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⒉  些微的数额。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〇回》:「甚至那捐助的小数,自一元几角起,至几十元,那够不上请奖的,拿了钱出去,就完了,谁还管他。」

⒊  数学上指小于整数一的数,即位于小数点右边的数。如 0.1、0.03。

分字解释


※ "小数"的意思解释、小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做作是我们平常人的心的常态,想要彻底消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做到的也许只是少点,再少点,哪怕少到小数点之后十位数、百位数,还有小尾巴藏着。总之前边的路还长,好在我对写作仍有热爱,我会努力。杨葵

2.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象循环小数,在下一次循环中回归;但是,我知道有一个隐蔽的毕达哥拉斯轮回,夜复一夜地把我留在世上某个地方。

3.八百两不再是小数目了,许多人侧头去看吴老头,吴老头摇头晃脑,挤眉弄眼,手捻颔上那三柳鼠须,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4.大将军起兵以来,大小数十战,战阵攻取,鲜有败绩,威名远播,远近钦仰。

5.如果你生活并不宽裕,支票兑现费和为了支付购物费用坐10英里公交车的费用都不是小数目。

6.公告的最大数必需大于或等于公告的最小数。

7.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8.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9.写下一行文字,空格出我对你的想念,回车出我对你情谊的婉转,当爱意不能用数字表达,我想那点点滴滴的小数点就是我对你情谊的延续,喜欢你。我给自己一个叹号!给你一个完美的句号!

10.因此,当灾难发生时,企业必须消除或减小数据损失,并且利用备份数据恢复。


AI解释


词语“小数”的意思:

小数是指小于1的分数,通常用小数点来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可以表示比整数更精确的数值,包括纯小数(小数点前没有整数部分,如0.5)、带小数(小数点前有整数部分,如2.5)以及无限小数(小数部分无限循环,如0.333...)。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小数”这一词语的解释,因为“小数”这一概念在康熙字典成书之前并不常见。但根据“小”和“数”的字义,可以推测“小数”可能是指“小的数目”。

出处:

“小数”这一概念在数学中很早就存在,但作为词语出现在现代文献中,可能要追溯到近现代。具体出处难以考证。

同义词:

近似词有“分数”、“小数点数”。

反义词:

整数

相关词语:

小数点、小数位、小数部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小数”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些与数学、精确度相关的故事,比如关于某人因为对“小数”理解不准确而闹出笑话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在数学考试中计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他仔细地检查了结果,确认小数点后的数字没有错误,于是提交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