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辞

词语解释
陛辞[ bì cí ]
⒈ 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⒉ 面见皇帝辞官。
引证解释
⒈ 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引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 鄆州。陛辞论天下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 武周文 致仕陛辞。 成祖 赐坐与语。”
⒉ 面见皇帝辞官。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召復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二,力疾陛辞。”
国语辞典
陛辞[ bì cí ]
⒈ 臣子拜谒后辞别天子,称为「陛辞」。
引《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内诸司使、副授边任官者,陛辞时许奏子。」
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大率欲丰财而强兵,公因陛辞,极论其害。」
分字解释
※ "陛辞"的意思解释、陛辞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陛辞”的意思:
“陛辞”是指臣子向皇帝辞行时,在殿阶前所行的礼节和致辞。通常用于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重和感谢。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陛辞”的解释为:“臣子辞去,立在殿阶之前,以敬辞。”即臣子辞行时,立于殿阶前表示敬意。
出处:
“陛辞”的用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宫廷礼仪。具体出处没有明确文献记载,但这一词语在《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
同义词:
辞行
辞驾
辞朝
反义词:
奉召
驾临
相关词语:
殿阶
臣子
皇帝
辞谢
辞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陛辞”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与它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的是古代皇帝与臣子的故事,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辞别刘备,或者《西游记》中孙悟空辞别唐僧等情节。
造句:
今天,王大使在完成了他的外事任务后,于大使馆举行了隆重的陛辞仪式,向我国领导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相关词语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jué mìng cí絶命辞
- yī cí tóng guǐ一辞同轨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
-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
- jí yì féi cí瘠义肥辞
- yì cí义辞
- xiē cí些辞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辞严
- chǔ cí楚辞
- èr cí二辞
- zhàn cí占辞
- cí lǐ辞理
- chāng cí昌辞
- tuī cí推辞
- shì bì戺陛
- cí sè辞色
- tán cí谈辞
- yǎn cí演辞
- bì hè陛贺
- cí tīng辞听
- cí tǔ辞吐
- chéng cí成辞
- gù cí固辞
- cí jù辞句
- zhuì cí缀辞
- wài jiāo cí líng外交辞令
- cí jiàn bān辞见班
- shàn wéi shuō cí善为说辞
- cí guī辞归
- zhì cí致辞
- hè cí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