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筮日


拼音shì rì
注音ㄕˋ ㄖˋ

筮日

词语解释

筮日[ shì rì ]

⒈  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引证解释

⒈  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昏礼下达》:“《少牢礼》始于筮日。然必先諏丁巳之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昆弟兄弟》:“礼筮日,子姓兄弟如主人之属,立于主人之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筮人史》:“《士冠》、《特牲》筮日,士丧,筮宅皆云筮人,惟少牢筮日称史,互文也。”

分字解释


※ "筮日"的意思解释、筮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筮日”的意思:

“筮日”是指古代占卜时选定的吉日,即通过占卜方法确定进行某项重要活动或仪式的适宜日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筮日”的解释为:“占卜选日也。以龟卜或筮蓍(一种占卜用的草)得吉日。”

出处:

“筮日”的出处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占卜文化,特别是在《易经》中有所体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占卜方法和仪式。

同义词:

占卜日

吉日

宜日

反义词:

凶日

忌日

相关词语:

筮法

占卜

易经

龟卜

蓍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筮日”的一个典故是《左传》中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伯为了决定何时攻打段,便占卜选日,最终选择了“筮日”进行攻打。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双方家庭都精心挑选了“筮日”,希望这一天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