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ībǎng

笞榜


拼音chī bǎng
注音ㄔ ㄅㄤˇ

笞榜

词语解释

笞榜[ chī bǎng ]

⒈  见“笞搒”。

引证解释

⒈  见“笞搒”。

分字解释


※ "笞榜"的意思解释、笞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笞榜”的意思:

“笞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用竹板或鞭子抽打犯人,并在榜单上公布其罪行的行为。它既是动词,表示对犯人进行体罚,也是名词,指这种体罚的方式或结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笞”字条目下的解释有:“以竹板打人”,“罚罪也”。而“榜”字条目下的解释有:“告也,揭也,立木以为标志也。”因此,“笞榜”结合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即用竹板打人并在榜单上公布。

出处:

“笞榜”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法律对犯人实行笞刑,并将犯人的罪行公布于众。

同义词:

打榜

挞榜

惩罚榜

反义词:

赏榜

免罚榜

相关词语:

笞杖

体罚

罚款

榜文

榜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笞榜”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如果某位官员因为贪赃枉法而被处以笞刑,并在榜单上公布,这将成为民间流传的笑话或警示。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位贪官因受贿被判处笞刑,他的名字被列在了笞榜上,一时间成为了街谈巷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