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诤子


拼音zhèng zǐ
注音ㄓㄥˋ ㄗˇ

繁体諍子

诤子

词语解释

诤子[ zhèng zǐ ]

⒈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

引证解释

⒈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白虎通·谏诤》引《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分字解释


※ "诤子"的意思解释、诤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AI解释


词语“诤子”的意思:

“诤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儿子,即敢于对父母或长辈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孩子。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诤”字有“直言不讳”的意思,而“子”字则指儿子。因此,“诤子”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敢于直言的儿子。

出处:

“诤子”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诤”字的本义和“子”字的含义来推断其来源。

同义词:

勇谏之子

勇敢直言的儿子

敢言直谏的儿子

反义词:

沉默之子

谨言慎行的儿子

顺从之子

相关词语:

诤言:直言不讳的话

进谏:向君主或上级提出批评和建议

勇敢:有胆量,敢于面对困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诤子”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一些忠臣良将的子女,可能会继承父辈的遗志,敢于直言进谏,成为“诤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但作为诤子,他始终敢于向父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