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五事


拼音wǔ shì
注音ㄨˇ ㄕˋ

五事

词语解释

五事[ wǔ shì ]

⒈  指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谓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使国致富的五件事。决定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统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谓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

《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汉书·谷永传》:“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颜师古 注:“五事,貌、言、视、听、思也。”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皇极者,五事皆得;不极者,五事皆失。非所以与五事并列,而别为一者也。”

⒉  使国致富的五件事。

《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⒊  决定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

《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分字解释


※ "五事"的意思解释、五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份诚挚的祝福,祝你在正月十五幸福美满,祝你在正月十五开心浪漫,祝你在正月十五事事如意,祝你在正月十五一生平安。元宵节快乐!


AI解释


词语“五事”通常指的是五件事情或者五种事物,常用于描述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或几项任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五事”的解释较为简略,通常是指五件事情,但具体指哪些事情则根据上下文而定。

出处:

“五事”这一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礼记·曲礼上》中有“五事”的说法,指的是五件应当注意的事情。

同义词:

五项

五端

五种

反义词:

一事

一端

相关词语: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稷、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五事”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典故,但可以将其放入某个故事或寓言中。例如,一个故事中可能描述一个主人公要完成五项艰难的任务,象征性地用“五事”来概括。

造句: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小明需要处理五件事:预习新课程、整理学习用品、参加开学典礼、调整作息时间和与同学们交流心得。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五事”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