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京

词语解释
五京[ wǔ jīng ]
⒈ 指唐代的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指唐时渤海的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指金的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指辽的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 、东京 洛阳 、西京 凤翔 、南京 成都 、北京 太原。
引《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号为西京,与 成都、京兆、河南、太原 为五京。”
⒉ 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引《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⒊ 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引《辽史·地理志一》:“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⒋ 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引《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分字解释
※ "五京"的意思解释、五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五京”的意思:
“五京”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行政区划设置,指的是五个首都或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元朝时期,五京指的是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南京(今江苏南京)、东京(今辽宁辽阳)和西京(今陕西西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五京”的解释可能涉及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但具体的解释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五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元朝,是元朝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同义词:
五都
五都城
反义词:
一京
单京
相关词语:
元朝
行政区划
大都
上都
南京
东京
西京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五京”是历史概念,网络上并没有直接与之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爱好者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关于元朝五京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用这个词语造句:
元朝时期,五京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
相关词语
- wǔ bǎi五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wǔ sè guā五色瓜
- jīng dū京都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wǔ jīn五金
- wǔ sè cháng五色肠
- wǔ sè yǔ五色羽
- wǔ sè bǐ五色笔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wǔ sè五色
- nán jīng南京
- wǔ dùn五盾
- běi jīng北京
- èr wǔ二五
- wǔ sè zhào五色诏
- jīng guān京官
- dōng jīng东京
- jìn jīng进京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sè yún五色云
- wǔ sè yú五色鱼
- wǔ sè bàng五色棒
- jīng chá京察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ǔ yì五义
- jiǎ wǔ bǎi假五百
- wǔ lǐ wù五里雾
- wǔ bǎi tān五百滩
- wǔ sè ní五色泥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sè tǔ五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