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zuò

箸作


拼音zhù zuò
注音ㄓㄨˋ ㄗㄨㄛˋ

箸作

词语解释

箸作[ zhù zuò ]

⒈  写作的成品。

⒉  古代职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称。掌国史资料及撰述之职。宋苏轼有《送岑箸作》诗。

引证解释

⒈  写作的成品。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身后之荣,不在官职,而在箸作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邵阳魏默深 先生 源,箸作等身,所箸《圣武记海图志》,尤风行海内。”

⒉  古代职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称。掌国史资料及撰述之职。 宋 苏轼 有《送岑箸作》诗。

分字解释


※ "箸作"的意思解释、箸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箸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其意思和用法如下:

意思:箸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箸作”一词,可能是因为其使用频率较低,或者是一个方言词汇。

出处:

“箸作”一词的出处不详,可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汇。

同义词:

夹取、挟取、拈取

反义词:

放下、放置、扔掉

相关词语:

筷子、餐具、夹子、食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箸作”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为罕见,可能是因为其使用范围有限。

造句:

在古代的宴席上,宾客们纷纷箸作,品尝着美味的佳肴。

网络故事或典故举例(虚构):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箸作的厨师,他擅长用筷子夹取各种食材,烹饪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因此被誉为“箸作大师”。他的技艺传遍了大江南北,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一尝他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