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帛

词语解释
币帛[ bì bó ]
⒈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⒉ 泛指财物。
引证解释
⒈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引《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寳钱货,遂以钱送死。”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记赵梦得事》:“币帛不为服章,而以书字,上帝所禁。”
⒉ 泛指财物。
引《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今可使诸争婚者,未及同牢,皆听义絶,而倍还酒礼归其币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又不曾执羔雁邀媒,献币帛问肯。”
国语辞典
币帛[ bì bó ]
⒈ 币,财币。帛,绸缎等丝织品。币帛泛指古人餽赠所用的礼物。
引《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
《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分字解释
※ "币帛"的意思解释、币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币帛”指的是古代用于交换商品或赠予的货币和丝织品,常用来指代财物或礼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币帛”条目的解释可能包含其作为货币和丝织品的用途,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象征意义。
出处:
“币帛”这一词语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史书等。在《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都有提到使用币帛进行交易或赠礼的记载。
同义词:
财物、礼品、货币、丝绸、丝织品等。
反义词:
贫穷、匮乏、无物等。
相关词语:
货币、交易、丝绸、丝织品、赏赐、赠礼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币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帝王或贵族之间的赠礼、赏赐等场景。例如,在古代戏曲或小说中,常会出现皇帝赏赐臣子以币帛的故事。
造句:
在古代,人们常用币帛作为礼物,以表达敬意和感谢。
示例:
皇帝为了表彰将军的赫赫战功,赐予了他大量的币帛,以示嘉奖。
相关词语
- huò bì货币
- xiāng bì香币
- jīn bì金币
- yín bì银币
- rén mín bì人民币
- wù bó物帛
- wěi bì委币
- běn wèi huò bì本位货币
- lǚ bì旅币
- jǐn bì锦币
- wěi bì伪币
- zhǐ bó纸帛
- zhǐ bì纸币
- fèng bì奉币
- bái lù bì白鹿币
- bó zhào帛诏
- yù bó玉帛
- zhì bì贽币
- xiāng bó香帛
- huò bì zhì dù货币制度
- huò bì dì zū货币地租
- dāo bì刀币
- bì bó币帛
- bì bó币帛
- bì jǐn币锦
- yú bó hú gōu鱼帛狐篝
- bái lù pí bì白鹿皮币
- qián bì钱币
- qián bó钱帛
- fǎ bì法币
- shēng bì牲币
- shì bì释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