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

儒修


拼音rú xiū
注音ㄖㄨˊ ㄒ一ㄡ

儒修

词语解释

儒修[ rú xiū ]

⒈  贤能的儒士。

引证解释

⒈  贤能的儒士。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天意将澄浊,儒修欲返淳。”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书》:“如 元 明 诸贤,以及国朝儒修,研究六经,阐明性理,潜心正学,醇粹无疵者,尚不乏人。”

分字解释


※ "儒修"的意思解释、儒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儒修”的意思:

“儒修”指的是儒家学者的修养,即遵循儒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的过程。它强调道德修养、学问修养和品德修养,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儒”字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士人,后泛指读书人。而“修”字有修养、修饰、修建等意思。因此,“儒修”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儒家学者的修养或学问修养。

出处:

“儒修”一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儒”和“修”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用以表达儒家学者的修养。

同义词:

儒者修养

学者修养

儒雅

学问修养

反义词:

鄙俗

不学无术

没有修养

相关词语:

儒家

修养

道德

品德

学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儒修”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可以联想到儒家经典中的故事,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述,这些都是儒家修养思想的具体体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自幼便立志追求儒修,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