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zhū
注音ㄉㄚˋ ㄓㄨ
繁体大誅
⒈ 重责;严厉的处罚。
⒈ 重责;严厉的处罚。
引《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五》:“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宋 王安石 《诏特放谏议大夫知潭州燕度待罪》:“奸凶弗率,乃触大诛,引慝自归,谓当谴黜。”
词语“大诛”的意思:
“大诛”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大规模的诛杀或严厉的惩罚。它通常用于描述对罪犯或叛乱者的集体处决或严厉打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大诛”可能被解释为对众多人的严厉惩罚或大规模的屠杀。
出处:
“大诛”一词的具体出处不明确,但它可能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政治运动中的大规模镇压。
同义词:
大杀
大戮
大刑
反义词:
宽恕
赦免
宽宥
相关词语:
诛灭
处决
大裁
大裁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大诛”是一个较为严肃的历史词汇,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它可以被用在描述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反对者进行了大诛,以稳固政权。”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皇帝下令对叛乱的势力进行了大诛,一时间血流成河,百姓哀鸿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