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二纪


拼音èr jì
注音ㄦˋ ㄐ一ˋ

繁体二紀

二纪

词语解释

二纪[ èr jì ]

⒈  谓日、月。二十四年。约指二十余年。

引证解释

⒈  谓日、月。

《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 五纬 之绸繆遹皇。”
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

⒉  二十四年。

《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

⒊  约指二十余年。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王古鲁 注:“一纪为十二年,此处二纪泛指二十餘岁之意。”
清 刘岩 《哭家西谷侍御》诗:“二纪聚京国,情若同胞亲。”

分字解释


※ "二纪"的意思解释、二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二纪”的意思:

“二纪”是一个古代时间单位,相当于两纪,通常指二十年至五十年之间,用来表示时间的长久。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纪”字的解释之一为:五十年为一纪,即一纪为五十年。因此,“二纪”即为十年至二十五年之间。

出处:

“二纪”一词出自《尚书·尧典》:“岁十二纪,以考岁成。”这里指的是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五十年为一纪。

同义词:

五十年

一纪

反义词:

一年

一月

相关词语:

一纪

十年

百年

千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二纪”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二纪”的描述往往用来形容时间的悠久和历史的变迁。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里提到的“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即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报国之心,历时二纪。

用“二纪”造句:

经过二纪的辛勤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