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行府


拼音xíng fǔ
注音ㄒ一ㄥˊ ㄈㄨˇ

行府

词语解释

行府[ xíng fǔ ]

⒈  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

⒉  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引证解释

⒈  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

宋 李纲 《与赵相公书》:“谨遣本司干办公事官 罗荐可,具歷恳款,告於行府,伏望钧慈,特与定议。”
《宋史·高宗纪五》:“戊午,命 杨沂中 以兵万人,听都督行府调遣。”

⒉  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馀姚二城》:“世宗 重太傅,先於 餘姚 建相国里第,为别筑一城居之,復於郡治 山阴 地,更造行府。”

分字解释


※ "行府"的意思解释、行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行府”的意思:

“行府”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执行政务的官府,或者是指某个地方或机构的行政机构。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较为少见,但仍然可以用来指代执行政府职能的机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行府”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构词特点,可以推测其含义与“行”和“府”有关。“行”在古代有“执行”的意思,“府”则指官府或政府机构。因此,“行府”可能被理解为执行政务的官府。

出处:

“行府”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或地方志中对于官府职能的描述。

同义词:

行政机构

官署

官府

反义词:

非官方机构

私人机构

相关词语:

行政

官职

官僚

官僚主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行府”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些与古代官府相关的传说或故事,如包拯断案、海瑞罢官等,这些故事中可能会涉及到“行府”的概念。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行府是执行政务的重要机构,负责处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如今,我们的政府机构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行府的效率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