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户


拼音yì hù
注音一ˋ ㄏㄨˋ

繁体役戶

役户

词语解释

役户[ yì hù ]

⒈  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

⒉  服役之人户。

引证解释

⒈  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二》。

《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箇不怪他。”

⒉  服役之人户。

《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 处州 松阳县 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自是所在推行。”

分字解释


※ "役户"的意思解释、役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役户”的意思:

“役户”是指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被政府征召从事劳役的农户。这些农户需要承担国家的徭役,如修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公共设施,以及为官府提供劳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役户”的解释为:“役,使也。户,家也。役户,谓征发家口,使之服役也。”

出处:

“役户”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周礼》、《汉书》等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

同义词:

役户的同义词有:徭役户、役民、徭户等。

反义词:

役户的反义词有:免役户、自耕农等。

相关词语:

与“役户”相关的词语有:徭役、劳役、赋税、徭赋、徭役制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役户”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古代徭役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反抗官府徭役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役户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不惜付出辛勤的劳作,修建了无数壮丽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