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dài

衿带


拼音jīn dài
注音ㄐ一ㄣ ㄉㄞˋ

繁体衿帶

衿带

词语解释

衿带[ jīn dài ]

⒈  衣带。

⒉  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⒊  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引证解释

⒈  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⒉  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⒊  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分字解释


※ "衿带"的意思解释、衿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衿带”的意思:

“衿带”指古代衣服的领子和腰带。在古代服饰中,衿是衣服的领子部分,带则是指腰带,两者合称,用以形容衣服的领子和腰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衿带”的解释可能涉及古代服饰的构成和作用,但没有具体查阅,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但根据常识,可以推测其大意可能与上述解释相符。

出处:

“衿带”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服饰和礼仪的文本中。

同义词:

衫领

腰带

衫带

反义词:

无领

裸腰

相关词语:

衫裤

衣冠

服饰

面料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衿带”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描述服饰和礼仪的场景,间接涉及“衿带”。

造句:

他在整理古代文物时,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衿带,上面绣有精美的云纹,让人不禁想象古人的风华。

扩展:

此外,古代士人的品行有时也用“衿带”来比喻,意指人的品德和修养。例如:“他虽出身寒微,但衿带清高,为人正直,深得同僚尊重。”这里的“衿带”比喻人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