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o

大诰


拼音dà gào
注音ㄉㄚˋ ㄍㄠˋ

繁体大誥

大诰

词语解释

大诰[ dà gào ]

⒈  《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⒉  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引证解释

⒈  《尚书》篇名。

《书·大诰序》:“武王 崩,三监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将黜 殷,作《大誥》。”
孔 传:“陈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
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周书·苏绰传》:“自 有晋 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庙,羣臣毕至,乃命 绰 为大誥,奏行之。”

⒉  明 洪武 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分字解释


※ "大诰"的意思解释、大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大诰”:

意思:

“大诰”原指古代君王发布的重大政令或命令,后来也泛指重大的法规、制度或命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大诰”的解释为:“君王之令,大者曰诰,小者曰令。”

出处:

“大诰”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中,是古代君王发布的命令。

同义词:

命令、诏书、敕令、圣旨

反义词:

禁止、废除、废止

相关词语:

圣旨、敕令、法典、规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大诰”在网络上有一些相关故事或典故,例如:

1. 明朝时期,皇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发布了一系列“大诰”,其中有一则“大诰”规定,百姓不得私自买卖田地,违者处死。这个典故被后人用来形容严格的法律和制度。

2. 在一些古装剧中,皇帝发布“大诰”的场景,常被用来表现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造句:

皇帝在朝会上发布了“大诰”,要求全国各级官员严于律己,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