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

虾夷


拼音xiā yí
注音ㄒ一ㄚ 一ˊ

繁体蝦夷

虾夷

词语解释

虾夷[ xiā yí ]

⒈  亦作“虾蛦”。

⒉  日本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本州东北奥羽、北陆地方。一般认为北海道阿伊努人即其后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虾蛦”。 日本 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 本州 东北 奥羽、北陆 地方。一般认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

《新唐书·东夷传·日本》:“明年,使者与 虾蛦 人偕朝, 虾蛦 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
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说》:“又如 日本 之 虾夷,美利驾 之 红夷,始未尝不致死力争,以决一旦之胜负。”
《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来他俩赌东道,一个説是 虾夷,一个説不是 虾夷。列公可晓得这 虾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岛的土人,披着头髮,样子污糟极了。”

分字解释


※ "虾夷"的意思解释、虾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虾夷”:

意思:虾夷原指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些民族,后来也用来泛指东北地区的居民。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历史等语境中,有时也用于比喻。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虾夷”一词,但根据《辞海》的解释,虾夷可能源于古代对东北地区民族的称呼。

出处:《史记·匈奴列传》中有“虾夷”一词的记载。

同义词:东夷、貉、肃慎等。

反义词:华夏、中原等。

相关词语:东北、满洲、白山黑水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暂无明确网络故事或典故,但“虾夷”一词在历史、文学作品中有所提及。

造句:在古代,虾夷民族曾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他们的文化独具特色,为我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