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shòu

除授


拼音chú shòu
注音ㄔㄨˊ ㄕㄡˋ

除授

词语解释

除授[ chú shòu ]

⒈  拜官授职。

引证解释

⒈  拜官授职。

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国语辞典

除授[ chú shòu ]

⒈  任命官职。

《三国演义·第二回》:「隽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其时有个粤西横州刺史张翰方得除授,患病身故,告身还在铨曹。」

分字解释


※ "除授"的意思解释、除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除授”的意思:

“除授”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吏的任命或晋升。在古代,官员的任命和晋升通常由皇帝或朝廷进行,这个过程称为“除授”。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除授”的解释为:“除,去也;授,予也。谓官吏之除免与授予也。”

出处:

“除授”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出现,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其使用频率主要出现在唐宋以后。

同义词:

任命

晋升

授职

任用

反义词:

免职

解职

辞退

相关词语:

除名

授官

升迁

辞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除授”是古代官场用语,与网络故事或典故联系不紧密,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一批有才能的年轻官员进行除授,以期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