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igòng

斋供


拼音zhāi gòng
注音ㄓㄞ ㄍㄨㄥˋ

繁体齋供

斋供

词语解释

斋供[ zhāi gòng ]

⒈  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⒉  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⒊  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引证解释

⒈  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万姓交易》:“寺三门,阁上并 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

⒉  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水浒传》第一回:“当时将丹詔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

⒊  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岒失浑家》:“陈巡检 分付厨下使唤的:‘明日是四月初三日,设斋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

国语辞典

斋供[ zhāi gòng ]

⒈  供奉神佛的食品。

《水浒传·第一回》:「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巫娘子与他约定日期,到庵中,先把五钱银子与他做经观斋供之费。」

分字解释


※ "斋供"的意思解释、斋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斋供”的意思:

“斋供”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斋戒时供奉的供品,通常用于宗教或祭祀活动。在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动中,斋供是指斋戒期间所准备的供品,以示虔诚和敬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斋供”的解释为:“斋供,祭祀之供品也。供,进也。”

出处:

“斋供”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在佛教、道教等宗教文献中。

同义词:

祭品

供品

祭祀用品

反义词:

空供

空祭

相关词语:

祭祀

斋戒

供品

祭坛

祭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斋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宗教祭祀相关的传说。例如,佛教中有关于斋供的故事,讲述信徒斋戒期间,通过供奉供品来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从而获得佛祖的庇佑。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佛教斋戒的日子里,信徒们都会准备丰盛的斋供,以示对佛祖的敬意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