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ūntián

均田


拼音jūn tián
注音ㄐㄨㄣ ㄊ一ㄢˊ

均田

词语解释

均田[ jūn tián ]

⒈  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⒉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⒉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文献通考·田赋一》:“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
《文献通考·田赋二》:“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⒊  耘田。

《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分字解释


※ "均田"的意思解释、均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我国古代的屯田与均田历史悠久,屯田制与均田制也曾作为封建国有土地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长期存在。


AI解释


词语“均田”的意思:

“均田”是指古代中国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均田”的解释可能涉及其历史背景、实施方法以及社会影响等。由于康熙字典是清代的一部大型字典,具体的解释可能较为详细,但在此无法提供完整的康熙字典解释。

出处:

“均田”制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开始实行的均田制。

同义词:

均分田地

土地均配

公田制

反义词:

不均田

土地兼并

私田制

相关词语:

土地改革

农业政策

土地制度

农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均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均田制实施后,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稳定,这一政策被视为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典范。

造句: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土地改革的号召,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确保每一户农民都能拥有公平的土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