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

巴蛇


拼音bā shé
注音ㄅㄚ ㄕㄜˊ

巴蛇

词语解释

巴蛇[ bā shé ]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晋 左思 《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宁调元 《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 蜀 帝从今定化鹃。”

国语辞典

巴蛇[ bā shé ]

⒈  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
《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分字解释


※ "巴蛇"的意思解释、巴蛇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巴蛇”:

意思: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大蛇,常用来比喻极其贪得无厌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巴蛇,大蛇也,能吞象,出《楚辞·天问》。

出处:《楚辞·天问》中有“巴蛇吞象,岂其有智?”之句。

同义词:大蛇、蟒蛇、巨蛇

反义词:小蛇、蛇鼠

相关词语:吞象、贪婪、贪得无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巴蛇吞象的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常用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造句:他贪婪成性,就像传说中的巴蛇一样,永远不知足。

以下是一些与“巴蛇”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1. 巴蛇吞象的故事:相传巴蛇能吞下大象,比喻人贪得无厌。

2. 贪婪的巴蛇:在民间传说中,巴蛇因为贪婪而吞下了大象,结果被大象的骨头卡住,最终死去。

3. 巴蛇与蛇鼠:巴蛇与蛇鼠在民间传说中常常被放在一起,用来比喻贪婪与狡猾。

4. 巴蛇与天问:在《楚辞·天问》中,屈原提出了关于巴蛇吞象的问题,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疑惑和对贪婪行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