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诸姬


拼音zhū jī
注音ㄓㄨ ㄐ一

繁体諸姬

诸姬

词语解释

诸姬[ zhū jī ]

⒈  指同是姬姓的女子。

⒉  众姬姓之国。

⒊  众女伎。

引证解释

⒈  指同是 姬 姓的女子。

《诗·邶风·泉水》:“孌彼诸 姬,聊与之谋。”
毛 传:“诸 姬,同姓之女。”

⒉  众 姬 姓之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汉 阳诸 姬,楚 实尽之。”
杜预 注:“姬 姓之国在 汉 北者, 楚 尽灭之。”
《国语·郑语》:“若 周 衰,诸 姬 其孰兴?”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暨乎 战国,诸 姬 微矣。”

⒊  众女伎。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得一讚语,輒走戏房,与诸姬道之,佹出佹入,颇极劳顿。”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卷一:“招朋好八九人,集 藿甘园,观诸姬奏伎。”

分字解释


※ "诸姬"的意思解释、诸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诸姬”的意思:

“诸姬”是古代汉语中用来泛指多个女子的词语,常用于指诸侯国中的众多姬姓女子。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姓,起源于周朝,与周室有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诸姬”的解释较为简单,主要指众多的姬姓女子。具体解释如下:

诸姬:众姬,指众多的姬姓女子。

出处:

“诸姬”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诗经》中就有提及。例如,《诗经·周南·关雎》中有“诸姬济济,左右流之”的诗句,这里的“诸姬”即指众多姬姓女子。

同义词:

众姬

妃嫔

女子

反义词:

单姬

独女

男子

相关词语:

姬姓

周室

诸侯

妃子

妃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诸姬”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一些古装剧、历史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诸姬”这一概念,用来描绘古代宫廷中众多妃嫔的景象。

造句:

在古代,诸姬们在宫中争奇斗艳,各自施展手段,企图获得皇帝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