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母


拼音rù mǔ
注音ㄖㄨˋ ㄇㄨˇ

蓐母

词语解释

蓐母[ rù mǔ ]

⒈  接生婆。

引证解释

⒈  接生婆。

《宋史·五行志一下》:“宣和 六年,都城有卖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三姑六婆》:“蓐母,稳婆也。”

国语辞典

蓐母[ rù mǔ ]

⒈  产婆、接生婆。

《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宣和六年,都城有卖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易七人,始免而逃去。」

分字解释


※ "蓐母"的意思解释、蓐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蓐母”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其意思如下:

意思:指婴儿的摇篮,也比喻幼小的生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蓐母”一词,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康熙字典解释。

出处:

“蓐母”一词的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提及。

同义词:

摇篮、襁褓、襁褓之儿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成人”、“成熟”等。

相关词语:

摇篮曲、襁褓、稚嫩、幼小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蓐母”较为冷僻,目前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在那个温暖的蓐母里,婴儿安静地睡去,仿佛置身于母亲的怀抱。

其他相关词语造句:

1. 她轻柔地哼唱着摇篮曲,哄着襁褓中的孩子入睡。

2. 这株稚嫩的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3. 那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