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

讽谕


拼音fěng yù
注音ㄈㄥˇ ㄩˋ

繁体諷諭

讽谕

词语解释

讽谕[ fěng yù ]

⒈  亦作“讽喻”。

⒉  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讽喻”。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泽 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 贾谊 《过秦论》最善, 权 览读焉。”
明 刘基 《送张山长序》:“余观诗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讽諭。盖欲使闻者有所感动而以兴其懿德,非徒为诵美也。”
沙汀 《困兽记》十二:“‘正像腌过的菜样!’他忽然记起 牛祚 的讽喻,于是深长的叹息了。”

国语辞典

讽谕[ fèng yù ]

⒈  讽谏告谕。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分字解释


※ "讽谕"的意思解释、讽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讽谕”的意思:

讽谕,读音为fěng yù,是指用含蓄的言语或比喻的方式劝告、劝诫,使对方明白道理,通常用于上对下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讽”字解释为隐晦地表达,“谕”字解释为告诉、教导。因此,“讽谕”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是指用隐晦的语言进行教导或劝诫。

出处:

“讽谕”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中的《小雅·车舝》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不修,吾心匪石,不可转也。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不修,吾心匪席,不可卷也。”这里的“讽”字便有讽喻的意味。

同义词:

劝诫、劝告、教诲、告诫、训诫

反义词:

放任、纵容、纵情、肆无忌惮

相关词语:

讽喻之词、讽谏、讽讥、教诲之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讽谕”相关的典故是《战国策》中的“孔子讽齐景公”。孔子曾用隐喻的方式劝诫齐景公治国之道,齐景公虽然听懂了孔子的意思,但因为当时政治环境的原因,并没有采纳孔子的建议。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使员工意识到遵守公司规定的必要性,经理在会上用讽谕的方式提醒大家:“工作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每个人都是棋局中的一子,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整盘棋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