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茵伏


拼音yīn fú
注音一ㄣ ㄈㄨˊ

茵伏

词语解释

茵伏[ yīn fú ]

⒈  车蓐和车轼。

引证解释

⒈  车蓐和车轼。

《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由 与 汲黯、司马安 ﹞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
司马贞 索隐:“均,等也;茵,车蓐也;伏,车軾也。言二人与 由 同载一车,尚不敢与之均茵軾也。谓下之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李(李贄 )方客司空 刘公 东星 之门,意气张甚,郡县大夫莫敢与均茵伏。”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自 金陵 之陷,则提镇为僕妾,至於郎曹观政之士,而不肯与均茵伏。”

分字解释


※ "茵伏"的意思解释、茵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茵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垫在下面的褥垫,也泛指草席或草地。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茵伏”的解释是:“茵,草席也。伏,卧也。谓卧于茵上也。”

出处:

“茵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诗中就有“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句子,其中“布衾”可以理解为茵伏。

同义词:

席、席子、草席、草地

反义词:

硬、冷、糙

相关词语:

茵陈(一种药材)、茵床(茵伏铺设的床)、茵褥(茵伏的垫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茵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与诗人、文人的流浪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艰苦的境遇。在网络文学中,有些故事也会用“茵伏”来表达主人公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

造句:

夜幕降临,他在街头的一角,将随身携带的茵伏铺在地上,躺下,看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