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ng

媵母


拼音yìng mǔ
注音一ㄥˋ ㄇㄨˇ

媵母

词语解释

媵母[ yìng mǔ ]

⒈  指普通妇女。媵,谓庶贱。

引证解释

⒈  指普通妇女。媵,谓庶贱。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飡,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

分字解释


※ "媵母"的意思解释、媵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媵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意思主要有两个层面:

1. 指陪嫁的妇女。

2. 指古代贵族陪嫁的女子所生的子女。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媵母”条目的解释为:“陪嫁之母也。嫁女之家,必以女之母为媵,以备不测。”

出处

“媵母”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卫风·硕人》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裳衣如雪,鬓发如云。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里的“裳衣如雪,鬓发如云”即是对媵母的描述。

同义词

陪嫁之母

媵妾

反义词

相关词语

媵妾

嫁妆

陪嫁

媵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媵母”的故事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古代陪嫁制度相关的典故。在《左传》中,记载了鲁国大夫季康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国君,并附带了大量的嫁妆,其中包括了“媵母”。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陪嫁制度中,媵母作为一种特殊的陪嫁形式,对于巩固家族地位和外交关系的重要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王家的女儿嫁出去时,她的母亲作为媵母,也一同陪嫁过去,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