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劾


拼音fú hé
注音ㄈㄨˊ ㄏㄜˊ

符劾

词语解释

符劾[ fú hé ]

⒈  克制鬼神的符咒。

引证解释

⒈  克制鬼神的符咒。

《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 麴圣卿 ﹞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至 新丰、霸陵 间”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起居注》:“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

分字解释


※ "符劾"的意思解释、符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符劾”的意思:

“符劾”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吏之间或官民之间相互弹劾的文书或行为。其中,“符”指官方文书,“劾”指弹劾、控告。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符劾”的解释如下:

符劾,官名,主劾奸邪,亦称符檄。

出处:

“符劾”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史记》中有记载:“秦法:有罪,必劾以符劾。”

同义词:

弹劾

控告

诘责

举发

反义词:

保护

奖励

包庇

拥护

相关词语:

弹劾制

控告状

诘问

举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长河中,关于“符劾”的故事很多,以下是一个与“符劾”相关的典故:

典故: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因为直言进谏,被奸臣诬陷。后来,裴度得到皇帝的信任,利用“符劾”手段揭露了奸臣的罪行,最终使正义得到了伸张。

用这个词语造句:

唐朝时期,裴度凭借出色的才能和正直的品格,多次对奸臣进行符劾,使得朝廷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