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寓言


拼音yù yán
注音ㄩˋ 一ㄢˊ
词性名词

寓言

词语解释

寓言[ yù yán ]

⒈  有所隐含的语言。

fable; allegory; parable;

⒉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引证解释

⒈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⒉  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⒊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国语辞典

寓言[ yù yán ]

⒈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⒉  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英语fable, CL:則|则[ze2]

德语Allegorie (S)​, Fabel (S, Lit)​

法语fable

分字解释


※ "寓言"的意思解释、寓言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2.寓言一通过梦境反映了“蚂蚁缘槐夸大国”的自不量力。

3.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4.这篇看似简单的寓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是童话,是故事,甚至是历险,是噩梦……而我现在觉得,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则寓言。一则关于爱的寓言。

6.整场演出是以“龟兔赛跑”这一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作为主线,“杞人忧天”、“宋人酤酒”、“掩耳盗铃”等经典寓言故事环环相扣。

7.许多寓言故事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8.其中二十六个参与者就像伊索寓言中所写一样辛勤工作,而另外二十六个则是像卡夫卡故事更加的悲观。

9.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寓言,但现在依然有人掩耳盗铃地认为只要我不说政局就会一片稳定。

10.今天我们学了自相矛盾这一则寓言讲的是楚国有个人卖盾和矛。


AI解释


词语“寓言”的意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通过虚构的故事来传达某种道理或道德教训。它常常使用拟人化、夸张或其他修辞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便于传达复杂的思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对“寓言”进行解释,但根据其组成部分,“言”指的是言语,“寓”有包含、寄托之意,可以推测“寓言”在字典中的含义可能是指包含在故事中的言语或道理。

出处:

寓言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最早的寓言故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如伊索寓言。在中国,寓言故事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庄子》中的许多寓言故事。

同义词:

寓言的同义词有:故事、寓言故事、童话、寓言式小说等。

反义词:

寓言的反义词有:直接论述、直接陈述、平铺直叙等。

相关词语:

寓意、寓意深刻、寓意性、讽喻、比喻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如《小矮人的智慧》等,这些故事通过网络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儿童的文学作品中,寓言往往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例如,《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就告诫人们要善于利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