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脯


拼音yí fǔ
注音一ˊ ㄈㄨˇ

繁体遺脯

遗脯

词语解释

遗脯[ yí fǔ ]

⒈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赵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后以“遗脯”用为舍食遗母之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遗脯”用为舍食遗母之典实。

《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 ( 赵宣子 )田於 首山,舍于翳桑。见 灵輒 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清 丘逢甲 《漫遣三迭前韵》:“广柳佣衣亡将伏,骫桑遗脯饿人斯。”

分字解释


※ "遗脯"的意思解释、遗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遗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赠送的干肉,通常是指赠送给他人作为礼物的干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遗脯,遗赠之脯也。亦谓以脯赠人。”

出处:

“遗脯”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来源于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馈赠习俗。在古代,赠送食物,尤其是干肉,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

同义词:

遗赠

赠脯

赠礼

反义词:

勒索

求取

索贿

相关词语:

礼仪

馈赠

干脯

礼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遗脯”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之间以食物互赠来表达友谊和敬意的故事。

造句:

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他特意准备了一盒上好的干脯作为遗脯,亲自送到老师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