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zhù

水注


拼音shuǐ zhù
注音ㄕㄨㄟˇ ㄓㄨˋ

水注

词语解释

水注[ shuǐ zhù ]

⒈  文具名。专供注水于砚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⒉  《水经注》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文具名。专供注水于砚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参阅 宋 龙大渊 《古玉图谱·文房部》、 明 高濂 《遵生八笺·水注》。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与此同购者, 商 爵一, 汝窑 水注一。”
《花月痕》第九回:“﹝ 秋痕 ﹞瞧那桌上的一个白玉水注,两三个古砚……乱堆在靠窗这边。”

⒉  《水经注》的省称。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国语辞典

水注[ shuǐ zhù ]

⒈  一种把水滴进砚台的文具。通常以玉、石、陶、瓷等制成。

分字解释


※ "水注"的意思解释、水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惊蛰万物复苏,病菌生长迅速,春风吹的拂面,流感不留情面,多喝白水注意保健,我的祝福才能如愿,祝惊蛰快乐。

2.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是不行的,没有新鲜的水注入的水是死水,没有新的知识技术注入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发展。


AI解释


词语“水注”的意思:

“水注”指水从高处流入低处,通常用来形容水流迅猛、连续不断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也比喻事物源源不断、接连不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水注”条目的解释为:“水流也。注,流也。”

出处:

“水注”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即形容了水注的状态。

同义词:

水流

水泉

溪流

反义词:

干涸

水枯

相关词语:

水源

水坝

水库

水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暂无特别著名的与“水注”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炎炎,山间的溪流如水注般潺潺流淌,给这片大地带来了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