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乡司


拼音xiāng sī
注音ㄒ一ㄤ ㄙ

繁体鄉司

乡司

词语解释

乡司[ xiāng sī ]

⒈  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元典章新集·吏部·丁忧》:“各衙门贴书、祗候、弓手、里正、主首、社长、乡司,并无役军民人等遭值父母之丧,治则以谓杂役无禄之人,不行依理丁忧。”
元 孛罗御史 《一枝花·辞官》套曲:“王大户 相邀请, 赵乡司 扶下马。”

分字解释


※ "乡司"的意思解释、乡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乡司”的意思:

“乡司”是指古代中国地方上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乡里的行政事务,类似于现代的乡镇干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乡司”的解释可能涉及其职责、地位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由于康熙字典是清代的一部大型字典,其解释可能会较为详细,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原著。

出处:

“乡司”作为官职,其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明清两代,这一官职较为常见。

同义词:

乡官

乡吏

乡长

反义词:

中央官员

都尉

封疆大吏

相关词语:

乡约

乡饮

乡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乡司”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官职名称,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可以想象一些与地方官吏相关的民间故事,如“包青天断案”、“海瑞罢官”等,这些故事中可能会涉及到类似“乡司”这样的地方官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清朝时期,那个乡司公正无私,深受村民们的爱戴,他不仅处理了众多民间纠纷,还积极推动乡里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