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xiàng

鼎象


拼音dǐng xiàng
注音ㄉ一ㄥˇ ㄒ一ㄤˋ

鼎象

词语解释

鼎象[ dǐng xiàng ]

⒈  相传夏禹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杜预注:“象所图物,着之于鼎。”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

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
明 唐顺之 《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

分字解释


※ "鼎象"的意思解释、鼎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是对的,但铸鼎象物,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是办不好事情的。

2.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是对的,但铸鼎象物,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是办不好事情的。


AI解释


词语“鼎象”的意思:

“鼎象”一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由“鼎”和“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鼎”通常指古代的一种炊具,也比喻国家或权力的象征;“象”则指大象,也可引申为形象、象征。因此,“鼎象”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鼎”,即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重要意义或权力的形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鼎象”一词,但根据其组成部分的解释,可以推测“鼎象”可能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的鼎。

出处:

由于“鼎象”不是一个常用词,其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出现在古代文学、历史或哲学著作中,用以比喻或象征某种重要意义。

同义词:

象征、标志、符号、意象等。

反义词:

具体、实际、实物等。

相关词语:

鼎盛、鼎力、鼎新、鼎食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鼎象”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目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鼎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例如:我国古代的鼎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