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达观


拼音dá guān
注音ㄉㄚˊ ㄍㄨㄢ

繁体達觀
词性形容词


达观

词语解释

达观[ dá guān ]

⒈  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take things philosophically;

引证解释

⒈  遍览,纵观。

《书·召诰》:“周公 朝至于 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孔 传:“周公 通达观新邑所营,言周徧。”
《魏书·阳尼传》:“彼八方之局促兮,殊无可以达观。”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达观古今,操行不轨者多富乐。”

⒉  谓全面地考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騭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跡,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

⒊  谓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

晋 陆云 《愁霖赋》:“考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
南朝 宋 罗含 《更生论》:“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
唐 元稹 《遣病》诗:“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⒋  谓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巴金 《春》十九:“不过 淑华 生性达观, 琴 看事比较透彻,又能自持,所以她们不曾淌一滴泪水。”

国语辞典

达观[ dá guān ]

⒈  看透人间是非,不为喜怒哀乐所影响。

宋·苏轼〈赠江州景德长老〉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

乐观

悲观

⒉  遍览。

晋·陆云〈愁霖赋〉:「放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

分字解释


※ "达观"的意思解释、达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2.放弃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恋爱是一场*博,有的人赢得满载而归,有的人输得一贫如洗,下的注越多,便越是不甘心一无所获,拿得起放得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这需要坚毅果决的心性,以及达观通透的大智慧。天衣有风

3., 草薙以前也曾接触过几个人性中有着光辉亮点,但又迫不得已下手杀人的嫌疑人。他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共通的、甚至可称为灵气的东西,让他们看起来有一种看破红尘的达观。但这种灵气与癫狂只隔着一层纸,甚至可说是一个禁区。东野圭吾

4.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5.阳光和鲜花在达观的微笑里,凄凉与痛苦在悲观的叹息中。生活就是面对真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

6.这里表面上是谈作词手法,其实亦是对于人生处世态度的一种描画,即主张要像庄子那样“达观”与顺世:对于人生一切,采取既在意又不在意的态度。

7.自信自觉,自利利他;把握根本,不泥表相;超越对立,当下安心;不执是非,勤修正行;逆顺达观,解脱自在。

8.知命乐天、达观从容;到了米兰,他侃侃而谈的却是对时尚的理解和认知。

9.阳光和鲜花在达观的微笑里,凄凉与痛苦在悲观的叹息中。

10.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这样的人更堪信任。王小波


AI解释


词语“达观”的意思:

达观是指对人生、世事持有乐观、超然的态度,能够看淡得失,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平静和坦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达观”被解释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眼界。

出处:

“达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司马相如在此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达观的态度。

同义词:

超然、豁达、淡泊、达观、洒脱、从容

反义词:

悲观、消极、狭隘、忧愁、拘谨

相关词语:

达理、达意、达识、达志、达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有一个网络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张达观的人,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最终得到了好运。这个故事体现了“达观”的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总能保持一颗达观的心,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