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

词语解释
半面[ bàn miàn ]
⒈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多指相识不深,虽见过半面而了解不多〕。脸面的一半或部分。古代遮面之具。半边,旁边。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
引《后汉书·应奉传》“奉 少聪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奉 年二十时,尝诣 彭城 相 袁贺,贺 时出行闭门,造车匠於内开扇出半面视 奉,奉 即委去。后数十年於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 钱起 《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⒉ 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引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西游补》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 项羽,似怨似怒。”
⒊ 古代遮面之具。
引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金罗半面》:“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长春殿,供事内臣进饌,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饌者以此为例。”
⒋ 半边,旁边。
引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闪出一个戴大盖帽的, 胡 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铺麦草。”
国语辞典
半面[ bàn miàn ]
⒈ 半边脸。
引《三国演义·第八回》:「卓方食,布偷目窃望,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
⒉ 比喻瞥见一面。
引《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钱起〈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分字解释
※ "半面"的意思解释、半面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只不过是半面之交,彼此是并不了解的。
AI解释
词语“半面”的意思:
“半面”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见过的某人的半张脸,通常是指初次见面或偶然相遇,只能看到对方的面部一半。在现代汉语中,它有时也用来比喻了解事物不全面或不深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半面”条目解释为:半面,见半面人。形容仅见一面之人。
出处:
“半面”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尤其是在唐宋诗词中较为常见。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句子,其中“欲穷千里目”一句,可以理解为想要全面了解事物,但现实却是只能看到一部分。
同义词:
半面人、半面观、片面、一知半解
反义词:
全面、深入、透彻
相关词语:
片面、偏颇、局限、一知半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则关于“半面”的趣味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网友在火车上偶遇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只看了一眼便印象深刻,之后便一直寻找这位女子,却始终未能再次相遇。这个故事被网友用来形容一见钟情,也体现了“半面”一词的意境。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只见过她半面,却已深深爱上了她的美丽与气质。
相关词语
- miàn shòu jī yí面授机宜
- huà miàn画面
- hòu miàn后面
- shuǐ miàn水面
- miàn sè面色
- bàn xìn bàn yí半信半疑
- jiè miàn界面
- bàn bǎi半百
- yī bàn一半
- bàn hé ér半合儿
- méi tǐ miàn没体面
- xià miàn下面
- liú bàn nóng刘半农
- wài miàn外面
- qián miàn前面
- gōng zuò miàn工作面
- bǎn miàn版面
- miàn xiàng面向
- miàn qián面前
- miàn mù quán fēi面目全非
- yī miàn一面
- yè miàn页面
- miàn jī面积
- tǐ miàn体面
- bàn shù半数
- fāng fāng miàn miàn方方面面
- bàn diǎn半点
- miàn shì面市
- duàn miàn断面
- bàn zhí mín dì半殖民地
- yī diǎn bàn diǎn一点半点
- miàn miàn xiāng qù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