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g zhù
注音ㄇ一ㄥˊ ㄓㄨˋ
繁体鳴杼
词语“鸣杼”的意思:
“鸣杼”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织布机上的梭子(杼)在织布时发出的声音,后来引申为勤劳工作,辛勤织布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勤劳、勤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鸣杼”条目下的解释可能包含其原意和引申义,即织布机响,比喻勤劳或工作勤奋。
出处:
“鸣杼”一词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两个汉语词汇“鸣”和“杼”组合而成,分别指响声和织布机的梭子。
同义词:
与“鸣杼”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勤劳”、“勤奋”、“孜孜不倦”等。
反义词:
与“鸣杼”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懒惰”、“怠惰”、“懒散”等。
相关词语:
与“鸣杼”相关的词语有:“织女”、“织机”、“织布”、“纺织”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鸣杼”的典故,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织女传说。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擅长织布,她在人间织布时,织机会发出“鸣杼”的声音,这是她勤劳工作的象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她从小就以“鸣杼”自勉,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织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