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皂役


拼音zào yì
注音ㄗㄠˋ 一ˋ

繁体皁役

皂役

词语解释

皂役(皁役)[ zào yì ]

⒈  旧时官衙中的差役。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官衙中的差役。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理刑﹞喝叫皂役,重打四十,又夹一夹棍,教他从实供招来踪去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浩劫前定》:“县中自僕从书吏以至皂役,无不为贼耳目者。”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阶右有吆喝声,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手持竹板杖,由右手出场。”

分字解释


※ "皂役"的意思解释、皂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时门役一声高唤,所有书差皂役各自前来伺候。


AI解释


词语“皂役”的意思:

“皂役”是指古代中国官府中的差役,负责执行官府命令,通常身着皂色服装,因此得名。皂役的职责包括巡查街道、维持治安、协助官府办理案件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皂役”的解释为:“皂役,官府差役也。皂,黑色也。役,役使也。”

出处:

“皂役”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可见到其使用。

同义词:

差役、皂隶、役夫等。

反义词:

官、官员、上司等。

相关词语:

皂帽、皂衣、皂隶、皂棒、皂角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皂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故事,如《水浒传》中的一些角色就是皂役出身,如林冲、武松等。

造句:

在古代,皂役们每天清晨就会开始巡查街道,确保治安有序,维护百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