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 hú
注音ㄏㄜˊ ㄏㄨˊ
繁体和鵠
⒈ 广东对鹪鹩的俗称。
⒈ 广东 对鹪鹩的俗称。
引清 范端昂 《粤中见闻·物部》:“鵠,一名鷦鷯,一名巧妇鸟, 粤 俗呼曰和鵠。”
清 俞洵庆 《荷廊笔记·和鹄卦》:“粤 中卜者笼一鸟,似雀而无斑点,俗呼和鵠。”
“和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和谐地鸣叫的鹤。在古代文学中,鹤常被用来象征高洁、长寿或美好。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和鹄”的解释是:鹤鸣和畅,常用来比喻音乐和谐悦耳。
出处:
“和鹄”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中的《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有酒既盈。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伤。”
同义词:
和鸣
和声
反义词:
争鸣
判若
相关词语:
鹤鸣
鹤舞
鹤立鸡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学和现代流行文化中,没有特别著名的与“和鹄”直接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描述自然和谐或艺术美感的文本中,可能会借用“和鹄”这一意象来营造意境。
造句:
在晨曦的映照下,湖面上成群的白鹤翩翩起舞,发出和鹄般悦耳的鸣声,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