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qiáng

葭墙


拼音jiā qiáng
注音ㄐ一ㄚ ㄑ一ㄤˊ

繁体葭墻

葭墙

词语解释

葭墙[ jiā qiáng ]

⒈  以苇草编成的篱墙。

引证解释

⒈  以苇草编成的篱墙。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 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墻蓬室,木床蓍席。”

分字解释


※ "葭墙"的意思解释、葭墙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葭墙”的意思:

“葭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用芦苇或芦苇杆编成的墙。在古代,由于建筑材料有限,人们常用芦苇等植物材料来搭建临时或简易的墙。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葭墙”的解释为:“葭,芦苇也。墙,垣也。以葭为垣,言其轻便也。”

出处:

“葭墙”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和诗词中。如《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其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荇菜即指芦苇。

同义词:

芦苇墙、芦苇篱笆、芦苇垣

反义词:

石墙、砖墙、木墙

相关词语:

芦苇、篱笆、垣墙、茅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葭墙”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农民用芦苇搭建简易住房的情景,以及《诗经》中的“关雎”一诗,描绘了古代男女相恋的美好画面。

造句:

在古代,农民们常常用葭墙来围起自己的家园,既经济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