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n huì
注音ㄈㄣˋ ㄏㄨㄟˋ
⒈ 愤怒;怨恨;使恼怒。
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anger; 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⒈ 怒恨。
引《战国策·齐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
《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 广 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 关 陕 兵祸渐不可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
⒈ 怨恨发怒。也作「愤恚」。
引《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时荆州兵朱盖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
词语“忿恚”的意思是形容非常愤怒或怨恨的情绪。
康熙字典解释:
忿,怒也。恚,恨也。二者合用,表示极度愤怒和怨恨的情绪。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怒,忿恚而退。”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忿恚,欲与诸侯会盟。”
同义词:
愤怒、恼怒、愤慨、怨恨、恼恨
反义词:
平静、平和、宽恕、宽容
相关词语:
忿激、忿怨、忿恨、忿怒、忿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时人们会用“忿恚”来形容一些极端愤怒或怨恨的情绪。例如,当某个事件或言论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时,人们可能会用“忿恚”来形容这种情绪。
造句:
他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偷懒,心中不禁忿恚不已,决定上报领导。